一年之计在于春,地绵万里尽春耕。虎年春天的中华大地,田野里涌动着勃勃生机。播种机正播撒着粒粒种子,也播种着五谷丰登的希望。
种子被誉为农业的“芯片”,种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,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。端稳端牢“中国饭碗”关键在于,在落实好“藏粮于地”战略、严守耕地红线这个要害的同时,把“藏粮于技”战略落实好,将农业“芯片”牢牢握在自己手里。
回溯我国种业发展史,种子的更新换代在我国粮食产量不断飞跃、百姓餐桌日渐丰盛的过程中,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。农业数据显示,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份额的3%左右,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的0.1%。总体上,我国种子供应有保障、风险可控。
当前,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,特别是存在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。我国小麦、水稻两大主粮装上了“中国芯”,具有国际竞争优势,但玉米、大豆、生猪、奶牛等品种育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。部分畜禽种源还依赖进口,百姓餐桌上的蔬菜仍依赖于“洋种子”。如果一些环节出现极端断供情况,就会影响农业发展的速度、质量和效益。把农业“芯片”牢牢握在手中,既是当务之急,也是长远之计。
推动种业振兴,有很多工作要做。一方面,重点建好国家作物、畜禽和海洋渔业三大种质资源库,为加快种业创新储备战略资源、打牢物质基础。建设好国家现代种业基地,为农作物育种提供基础保障。另一方面,通过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,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,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等举措,攻克一批“卡脖子”的关键核心技术。
种源安全,承载着民生期盼。中国人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,要主要装上“中国粮”“中国菜”,这是关系千家万户的“国之大者”、民生大事。而这一切的实现,都要从一粒“小种子”出发。
(王志军)